身边好老师 | 李哲虎:德艺双馨 身为世范
发布时间: 2022-12-04

德艺双馨  身为示范

图片

好老师介绍

图片

李哲虎,教授,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200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授予“民族杰出美术家”称号,作品入选2022年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、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的《新时代民族艺术楷模》作品集。


图片



图片

潜心治学,教书育人,

做学生心中的“大先生”

图片


三十多年如一日,李哲虎老师不忘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已是花甲之年的他,爱岗敬业之情不减,甘于奉献之心不变,怀仁爱之心,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,通过言传身教,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。

授课过程中,李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,始终秉承着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的知行合一理念,将艺术理论学习与专业创作相融合,并结合中外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讲解作品背后的理论支撑。通过生动趣味的艺术作品案例讲解,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“活”,从而激发学生艺术理论学习的兴趣,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理论素养,并紧扣时代旋律,紧贴生活与自然,进行专业创作实践。

图片

▲《无病毒的生态》


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,李老师带着学生实地取景、创作,并作范画供学生参考,结合自己的写生创作,为学生讲解“搜遍奇峰打草稿”的写生目的,分享自己创作背后的所思所想,阐释人与自然的大道。



图片
图片

疫情期间到学生宿舍指导作品创作


2022年上半年,学校闭环管理期间,李老师坚守在岗位上,和校内师生一起同心抗疫,共克难关,直至疫情形势好转。他经常鼓励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,借此机会强化专业素养。他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,悉心指导留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创作,为学生答疑解惑。与此同时,李老师潜心艺术作品的创作,他将自己在疫情中对人与自然的感悟和对“无病毒生态”的向往,借用艺术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。正是因为李老师对艺术的热爱与为人的纯粹,他的多幅作品入选2022年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、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《新时代民族艺术楷模》作品集。

图片

《新时代民族艺术楷模》作品集与证书




图片

勤思敏行,澄怀观道,

用作品述说“国之大者”

图片


李哲虎老师在教学之余,勤于创作,笔耕不辍。李老师曾说:“我作为一名老党员、一名艺术家、一名教育工作者,要勇于在新时代自觉担当新使命,为人民创造精品力作。胸怀‘国之大者’,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,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新的贡献。”

图片

《有朋自远方来》


李老师的作品既表现生活现实,又融入文化符号,还体现精神象征。这和李老师的传统文化底蕴、西方绘画功底、禅问、哲思、中国文人情怀、爱国主义情怀是密切相关的。在创作中,李老师始终秉持“含道映物”的理念,达到以形写神,形神兼具的艺术效果。李老师主张将中国绘画的笔墨范式从传统宝库中释放出来,使之与西方视觉心理学的形式语言研究成果相结合,从而强化绘画的装饰性表达,将笔墨气韵生动的书写与油画的厚重、凝滞的涂抹相结合,将材料的综合表达和语言的多媒介转换相结合,将平面的图形叙事与公共艺术的开放场景相结合,将个人精神修为与家国担当相结合,从而与多元、统一的时代精神相结合。

图片

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》


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,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《百年辉煌——党史故事绘》活动。李老师怀着爱党爱国的热情,为“百年辉煌 党史故事绘”创作了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》《五四运动》《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》三幅油画作品。在创作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》之前,李老师查阅大量党史材料,聚精会神地刻画每个人物的神情。对他而言,画画就像拍电影,自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,每个细节都仔细打磨。《百年辉煌——党史故事绘》活动结束后,李老师结合党史作品为学院党员讲党课,他说:“在进行红色题材创作时,要让自己融入这段历史,带入真情实感,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、充满温度的艺术作品。艺术能够表达思想与传递精神,影响着意识形态,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,艺术家要勇于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,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在这个伟大的时代,文艺工作者须时刻牢记历史的使命和责任。”



图片

服务社会,文化造境,

以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人民

群众

图片


图片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把更多美术元素、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,增强城乡审美韵味、文化品位,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。

图片

《中国梦》


李哲虎老师致力于探索绘画与社会美育的结合,形式美感与空间装饰结合,文化传承与锐意创新结合。充分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,使人们群众在公共空间中感受和体悟到艺术作品中对宇宙之道、自然之灵性、民族之精神及文人之品格的抒发,从而使社会美育功能借助公共空间沉浸式地展开,将道德教育、审美欣赏、人格提升融为一体,自然而然地起到社会教育的作用,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,同时增强中华民族之文化自信与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。


 
 
 

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版权所有

学校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海泉区100号

邮编:201418   

 

Copyright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. All right reserved.沪ICP备0900013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