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手机上看到手语翻译的讲解,很安心很放心。”“期待疫情过后,校园更美丽!上海加油!”“90后”教师、手语翻译萧亮最近经常收到听障学生发来的微信留言。
萧亮在工作中。受访者供图
萧亮平时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担任课堂手语翻译工作。在学生们的眼里,她不仅是老师,而且是自己的贴心人和知心姐姐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,她成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7名现场手语翻译之一。每次发布会,都和发言人同框,对着直播镜头现场“解说”,为听障人士当起了疫情“信使”。
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手语翻译,萧亮坦言,“我是今年刚刚加入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这个翻译集体的。今年3月7日,第一次参与疫情发布会,第一次在电视新闻面前为全市的聋人朋友服务,感觉任重道远。”
面对摄像机,刚开始有些压力,但很快她就没时间紧张了。发布会一开始,她的精神就立即高度集中起来,然后全神贯注地将发布会内容即时翻译出来,通过电视画面传播到千家万户。
“当我完成第一次发布会的时候,内心还是松了一口气的。我还是比较圆满的,保质保量完成了翻译。事后,有手语翻译和聋人朋友给我发来,我在发布会的视屏和截图。都说非常专业,手势舒服,简洁易懂等评价。我就放心了。”萧亮开心地说。
随之而来,也有一些人对手语这一门小众语言产生了好奇,萧亮就会对他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。在萧亮看来,手语翻译也承担了聋文化宣传的工作。“我也很高兴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聋人,接纳聋人的需求。”
每次参加发布会,需要一直站着全神贯注翻译,萧亮直言“要快速理解信息,并对信息精炼,变成聋人易懂的语言,过程非常‘烧脑’”。
手语如果稍放下几天,手部的感觉就会变得生硬。萧亮就在加强记忆的同时,反复进行练习,让自己的手部感觉处于最佳状态。“平时回收看午间新闻,一是了解时政新闻,二是在练习新闻手语的同时积累词汇量和反应速度。”
平时,手语翻译还会聚在微信群讨论和切磋,怎样做好个人的日常卫生防护等,为的是把直播发布会的翻译工作做得更出色。“前辈们对翻译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,希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场上,献出自己地一份力量。”